蝸行移動---第二次分享
Snail Walk
該計畫的核心思想建基於對土地的認知,並透過藝術家製作的三輪車,以其撿拾木材、燃燒並進行烹飪的功能術。藉由三輪車的行進,能夠跨足不同地區進行環境的踏查,同時將台南麻豆當地的特色小吃碗稞納入藝術計畫,透過民眾的參與,以實際行動闡釋節能和環境議題。
行為參與:從旁觀者到參與者
該藝術計畫的參與者在踏查過程中,透過身體的勞動參與木材的撿拾,進而投入烹飪的過程。這種互動式的踏查與烹飪活動突顯了作品所強調的第一面向-行為參與。
行為參與是此作品的核心要素,它能夠使觀眾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從而更加深入地體驗作品行為。在「蝸行移動-全聯沒有的菜」中,透過引導參與者進行踏查和烹飪,鼓勵他們主動探索環境,並以實際行動踐行節能和環境保護。
參與者在踏查過程中,需要仔細觀察周圍的環境,並尋找可食用的野菜。這項工作需要耐心和細心,也能夠幫助參與者加深對環境的認識。在烹飪過程中,參與者需要學習如何使用柴火煮飯,也能夠體驗到傳統的烹飪方式。
生態環境保育:喚起人們的關注
同時,該計畫深刻關注生態環境,透過對當地野菜的收集,凸顯了對自然資源的保育意識,使生態環境成為藝術訴求的一部分。這構成了藝術作品的第二個面向,即生態環境的關注與分享。
生態環境是此作品的重要議題,它能夠喚起人們對於自然環境的關注,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在「蝸行移動-全聯沒有的菜」中,透過收集當地野菜,展示了自然資源的豐富多樣性,並呼籲人們珍惜自然資源。
野菜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然而,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野菜的認識逐漸淡化,甚至將其視為雜草。該計畫透過對野菜的收集和烹飪,喚起人們對於野菜的關注,並鼓勵他們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
當地文化特色:藝術與社區的連結
最後,該藝術計畫的第三個面向在於作品與當地文化的結合。藉由結合台南麻豆當地美食碗稞和踏查所得的野菜進行烹飪,進一步凸顯了當地文化的獨特性,並將其融入作品之中。這樣的結合使得藝術作品更加豐富多元,同時也強化了藝術家與當地社區的連結。
During the long and continous journey ancient Hootikors people always lived in harmony with the a earth. They adjusted their behavior and sought ways to survive through listening to the messages conveyed by the land and the whole of creation. They followed conventional doctrines and were strongly connected with Mother Earth, Gaia. By listening to the wind, observing the stars, touching the soil, and smelling a the air, Hootikers learned from the soft whispering of the Earth to pass on the wisdom of ancient times.
Although modern Hootikers have lost their ability to feel the whole of creation, we can still learn how. to respond to nature from some incomplete scripts surviving from ancient times. After researching into such documents, we can find our fundamental attitude to living. The things we make help us to transform our way of living. So, modern Hootikers attempt to look for the right attitude in the way we live with nature to fulfill the guidance of Mother Earth through our life practices.
At a Snail's Pace is an attitude relating to a carefula observation of our surroundings when our bodies are in a particular environment. The movements, which make a bond between our heart and the land, also represent a link between our body and the environment.
月桃野菜碗粿
材料:
在來米粉 600 g
玉米粉 90 g
香油 50 cc
冷水 550 cc
滾水 1200 cc
調味:鹽、糖、胡椒粉
野菜漿(野菜與月桃於現地採集):
水300cc加野菜打成漿。可用山苦瓜花、赤道櫻花或九重葛花瓣做裝飾。
佐醬:薑汁月桃醬
薑與月桃花擂成細末,加入香油與鹽、糖、胡椒粉調味即可。
做法:
1. 將在來米粉與玉米粉加入550cc冷水調勻。
2. 採集回來的月桃葉與野菜加入 300cc的水打成漿。
3. 部分野菜加鹽擂過殺菁備用。
4. 起火加熱1200cc水,待滾後加入野菜漿與50cc香油,和鹽、糖、胡椒粉調味,持續煮沸3分鐘。
5. 將做法1.調製好的米漿緩緩倒入野菜漿中,小火加熱至稠狀。
6. 取小碗分裝,分次加入擂過的野菜與米漿。
7. 大火蒸煮25分鐘,取出置涼即完成。
25~30人(視碗大小)
藝術家Artist:拉馬默提司 Lamamotis 〡
環境料理師Environmental chef:努亞-阿海納Ahanah〡
蝸行移動---
在土地滋養下有著許多繁盛的生物與我們共存著,我們希望透由慢慢的行走,
看見那些我們熟悉卻又不知名的事物,那些唯有慢慢的移動才能發現的奧秘。
本次的作品依循植物學家楊宗愈老師在麻豆踏查的文本,並以此文本針對可
食用的植物進行再次尋訪,並將其融入麻豆在地的飲食文化──碗粿中,
同時邀請環境料理師努亞-阿海納,結合在地有善土地的小農食材進行共同創作,
如有機菱角、有機柚子等等……
將傳統的碗粿延續其美味並加入環境食材來創造新的可能性。
FB : 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總爺藝文中心
執行單位:十十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方圓一公里踏查的路徑
1.月桃
2.構樹
3.雞屎藤
4.泰國聖羅勒
5.過溝菜蕨
6.竹筍
7.毛西番蓮
8.意苡
9.台灣香蕉
10.山苦瓜
11.日本茄
12.龍葵
13.南瓜
14.豆薯
15.絲瓜
阿海納植物解說
日本茄
泰國聖羅勒
泰國聖羅勒
當日所採集的可食用植物
採集回來的月桃葉與野菜加入 300cc的水打成漿加入適量冰糖
調製好的米漿緩緩倒入野菜漿中,小火加熱至稠狀
體驗
炊粿
分享
※ 本圖文作者為呼提克團隊擁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